医药行业行情表现回顾
本周申万医药生物板块指数上涨6.15%,跑赢沪深300指数5.80%,医药在申万行业分类中排名第1;年初至今申万医药生物指数下跌15.0%,较沪深300指数跑赢8.0%,在申万行业分类中排名13位。
医药行业板块估值情况
截至2022年11月18日,申万医药板块整体估值为25.1,较上周相比上涨2.0,较2022年初下降10.0,在当前申万一级分类中排第16,分子板块来看化学制剂板块PE相对较高,为36.31倍。
医药子板块表现
中药II +9.7%、医药商业II +9.6%、生物制品II +7.4%、医药生物 +6.2%、化学制剂 +5.8%、医疗器械II +5.3%、化学原料药 +3.8%、医疗服务II +2.9%。
新冠疫情进展情况
截至2022年11月17日,全球累计确诊病例约6.34亿例,全球死亡病例661.63万例,死亡率1.04%。2021年11月底,Omicron变异株的传播导致海外病例数迅速抬升,到2022年1月底达到新增确诊高峰,2、3、4月欧美疫情逐渐缓和。近期Omicron在欧洲有第三波抬头趋势,主要流行株逐渐改变为Omicron的变异株BA.5\BA.4。本周确诊新增增速最高的5个国家为韩国、日本、希腊、新加坡、瑞士。
截至11月17日24时,据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现有确诊病例18477例(其中重症病例61例),累计治愈出院病例258090例,累计死亡病例5226例,累计报告确诊病例281793例,无现有疑似病例。
防治疫情是本轮主线
医疗新基建带来600亿增量资金
2022年11月17日国务院联防联控发布强调大力推进方舱医院建设,大力推进方舱医院建设,定点医院ICU床位需达标10%,发热门诊“应设尽设”,进一步推动防疫建设链条需求,有望催生百亿级医疗设备增量市场。
继续强烈推荐防疫防控设备、医院设施工程建设等相关板块,关注:1)防疫防控设备:联影医疗(CT、DR等)、迈瑞医疗(多产品线)、理邦仪器(多产品线)、宝莱特(监护仪)、新华医疗(消毒感控);2)医院工程设施建设:华康医疗、尚荣医疗。
1)持续加强定点医院建设,ICU床位要达到床位总数的10%。各地指定综合能力强、救治水平高的医院作为定点医院。定点医院要根据当地的人口规模,配足配齐救治的床位,同时对于重症的监护单元即ICU要加强建设,要求ICU床位要达到床位总数的10%。
2)加强方舱医院建设,提前做好基础设施及物资准备。各地要按照“平急结合”的原则,依托现有的大型场馆,如会展中心、体育场馆等,提前做好方舱医院的准备,如电线、相关基本设施布局、物资、信息系统、医护力量的准备,一旦发生聚集性疫情,能够使得方舱医院在最短的时间内启动,能够尽快地收治患者。
3)持续加强发热门诊的建设,二级以上医院要设置发热门诊。发热门诊是发热患者进入门诊后甄别是否感染新冠病毒的重要场所。二级以上医院要设置发热门诊,做到应设尽设,应开尽开,且要严格执行首诊负责制,一旦发现可疑的患者要尽快甄别,若是阳性感染者,要迅速转到定点医院或者方舱医院进行救治,真正实现“四早”,即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治疗。
市场观点——底部阶段,下阶段起点
医药板块在集采政策的缓和以及财政贴息政策的影响下,估值将有较好的修复;
历史上最低的估值水平和机构配置比例,给医药板块下一阶段的上涨提供了较好的基础;
稳定持续的医疗支出增长给行业稳定的增长带来动力;创新带来结构性机会;
政策鼓励国产化替代的进程将持续推进,国产化率较低的医疗设备、器械、仪器、装备、药品和耗材等都将有较大的发展机会;
优化防疫政策和国内实际的医疗需求对医疗基础设施资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相关产业链方将持续受益;
同时,面临即将到来的秋冬季呼吸道感染高发季的挑战,新变异毒株的特性可能影响疫情发展态势,需持续跟踪和警惕;
阶段性新冠炒作氛围较浓,估值体系跨度较大,没有一致性的标准,炒作结束可能会有回调,非新冠的板块及个股也要警惕回调风险;
免责声明:禧弘私募基金微信推送文章仅供参考,不能作为投资研究决策的依据。